top of page
Search
Writer's pictureLu Shan

论文分享 | 通过星球思维重新认识乡村:基于中国可持续乡村振兴的田野实验

本期推送的是香港大学SIEW Lab主任何深静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研究员最新发表在Journal of Rural Studies上的文章, Reconceptualising the rural through planetary thinking: A field experiment of sustainable approaches to rural revitalisation in China(通过星球思维重新认识乡村:基于中国可持续乡村振兴的田野实验)。


研究背景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增长逐渐转向以城市为核心的范式。城市化在资本主义全球化下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扩张。相较之下,乡村被当作提供农产品、初级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的场所,在工业化和生产主义的语境下,沦为“城市的腹地”。当今的乡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来自城市的工业和技术、补偿、汇款或财政转移。尤其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被彻底工业化和商品化,并产生了高昂的环境成本。与此同时,乡村的小农户失去活力,社区的凝聚力受到破坏,传统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式微。更糟糕的是,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对立观阻碍了对乡村多元价值和复兴潜力的认知。尽管已经受到广泛批评,但这种认识论仍明确或隐含地存在于在大量学术和政策叙述中。在许多情况下,乡村仍被视为城市的附属品,以及与城市相关的“不太重要的另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以破除乡村-城市二元结构为目标的研究也一直由以城市为中心的方法主导。其中,星球城市化作为最前沿的学术主张之一,强调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推动的城市进程在地球上的无限延伸(Brenner和Schmid,2015;Brenner,2018;Ghosh和Meer,2021)。虽然这种视角批评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对星球资源的剥削,但与此同时,乡村不可避免地被贬低为一个残余的、逐渐衰退的地方,缺乏理论和效用价值。

本文旨在提出对乡村的重新概念化,以超越对城乡二元对立的狭隘理解,并探讨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振兴的潜力。最重要的是,研究借鉴了星球思维,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互动的共同发展的多种路径和可能性。这种视角同时跳出传统意义上对城市化或乡村化的定义,着重关注两者的相互交融和影响,而不是其中一个类别对另一个类别的吞并和侵蚀(城市化或乡村化)。

理论基础

本文采用了非“城市中心”的星球思维的视角,原因有三:首先,作为全球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面对当今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威胁,乡村的可持续和公平发展具有全球意义。作为密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缓冲区,乡村是应对人为挑战的关键,它体现了一种更加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乡村与城市类似,都在不断受到新的经济社会文化实践以及技术创新的影响。在这之中,乡村化和城市化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交错和共同发展。最后,乡村社区是全球资源、人口、信息和知识网络的重要节点。在这个网络中,乡村社区的能动性越来越被认可和加强,以解决乡村和城市之间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不平等问题。为了进一步详细展开星球思维,作者在社会空间、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方面进一步指出了当代乡村转型的前景(详见原文)。

案例&结论

自从2005年中央政府提出了“新农村运动”,在国家战略层面,对乡村发展定义首次超越了狭义的农业生产功能,触及到了环境和社会目标。自从2011年,当中国的城市人口在历史上首次超越乡村人口时,一系列主要由艺术家引领的乡村振兴活动在中国广大乡村地区出现。到了2014年,全国大约有200个类似的项目,试图通过为空心化的乡村注入经济和文化活力,从而扭转乡村衰败的命运。自2017开始,“乡村振兴”战略正式推出,其中乡村被描绘成一个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种功能的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在强调粮食安全和农业重要性的同时,中央政府明显加强了对绿色发展和生态价值的考虑。这种转变既是作为对全球气候和环境挑战的回应,也与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衔接。例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的“双碳”目标,即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些政策转向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全球层面,这也要求了实践者在设计乡村振兴策略时需要具备星球思维。

本研究基于一个由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RC)的绿色发展研究小组于2016年在湖北省石首市团山寺镇开展的实地实验。实验的重点是通过绿色发展实现乡村地区的“蛙跳式发展”,即不通过传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路径,而通过绿色发展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繁荣。其最终目标是缓解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虽然这个实验是在国家主导的乡村振兴举措的大背景下提出和实施的,但在实施层面,更多的是主张通过激励和赋能当地村民,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实现乡村振兴。本文的第二作者自从2016年学术指导这项实验,并在过去的五年中进行多次实地考察,通过与当地利益相关者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从而获得丰富的一手数据。本文所使用的大部分材料都是通过参与观察和对当地进行的多次访谈所收集的定性数据。


本文通过引入星球思维,将乡村重新概念化。作者利用石首的经验案例,说明了对乡村概念的重新定义如何激发空间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的潜力。虽然石首市的绿色发展实验远非完美,但其在重塑城乡关系,以及展现乡村的多面性方面实现了两个突破。首先,借助于传统的鸭-蛙-稻生态系统,石首实验试图重建健康有机、双边平等的城乡联系。通过重新发掘乡村长期被忽视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价值,挖掘在城市化中长期湮没的当地文化,并将其反馈给城市;同时,源自城市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技能被引入乡村,以促进乡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字面上,用“乡村”取代“农村”,乡村的“家乡”、“故乡”或“故土”等文化价值得到凸显,也回归了中国传统哲学和生态智慧。其次,石首实验超越了传统的农村概念,摆脱了将乡村与农村、农业等同(即传统的“三农”问题)的传统思维,而是努力实现全面发展,解决乡村当地的经济、环境、文化和社会需求,同时积极应对全球挑战。更重要的是,与其被动地等待外部力量的推动,这种新的乡村振兴模式有望通过对当地乡村社区赋能和满足当地需求来培育内生增长动力,最终将影响扩展至更广泛的地区。从长远来看,乡村有可能逆转以城市为中心的物质消费主义,在人类世时代重塑一个更可持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该研究的发现肯定了采用非“城市中心”的星球思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有利于促进乡村和城市的认识论的多元化。

243 views

Comments


  • Facebook
  • Twitter
bottom of page